HarmonyOS并不是Android的替代品
HarmonyOS与Android的对比相信是很多关注鸿蒙的人,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,我并不特别了解安卓(Android)开发,只在大学期间有过一些课程的涉猎,但是我想我既然想学鸿蒙(HarmonyOS)那就离不开去硬着头皮探索这个问题!这里事先声明,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认真阅读了很多知乎、C站、B站、HarmonyOS官网、腾讯网关于HarmonyOS相关新闻等文章,也稍微跟了一些源码最后做了这些总结。
HarmonyOS并不是Android的替代品,HarmonyOS与Android并非同一个赛道
HarmonyOS目前缺乏生态支持这一点远远比不上Android,但是HarmonyOS的战略眼光更加高,未来可期
HarmonyOS相比Android有一定的性能提升
系统定位
安卓(Android):是一种基于Linux内核(不包含GNU组件)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。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,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,由美国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。
鸿蒙(HarmonyOS):是一款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、全新的分布式操作系统。在传统的单设备系统能力基础上,HarmonyOS提出了基于同一套系统能力、适配多种终端形态的分布式理念,能够支持手机、平板、智能穿戴、智慧屏、车机等多种终端设备,提供全场景(移动办公、运动健康、社交通信、媒体娱乐等)业务能力。
建议可以看下华为官方对于HarmonyOS系统定位的介绍视频:
从上面的简单介绍就能很明显的看出,Android和HarmonyOS两款产品的研发初衷完全不一样,根本就不在同一个赛道上,安卓系统面向的是手机端,而鸿蒙系统面向的是这些年比较的新的概念物联网,致力于利用其5G世界领先的技术,优先布局和打造一个超级终端,万物互联的生态。
内核对比
安卓(Android):基于linux的宏内核设计 ,宏内核包含了操作系统绝大多数的功能和模块,而且这些功能和模块都
具有最高的权限,只要一个模块出错,整个系统就会崩溃,这也是安卓系统容易崩溃的原因。系统开发难度低。
鸿蒙(HarmonyOS):基于微内核设计,微内核仅包括了操作系统必要的功能模块(任务管理、内存分配等)处在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权限,其他模块不具有最高权限,也就是说其他模块出现问题,对于整个系统的运行是没有阻碍的。微内核稳定性很高。鸿蒙系统包含了两个内核:
Linux内核
LiteOS内核
建议可以看下华为官方对于HarmonyOS的技术架构介绍视频,它这个有对内核层总体架构有说明。
内核层
内核子系统:HarmonyOS采用多内核设计,支持针对不同资源受限设备选用适合的OS内核。内核抽象层(KAL,Kernel Abstract Layer)通过屏蔽多内核差异,对上层提供基础的内核能力,包括进程/线程管理、内存管理、文件系统、网络管理和外设管理等。
驱动子系统:硬件驱动框架(HDF)是HarmonyOS硬件生态开放的基础,提供统一外设访问能力和驱动开发、管理框架。
运行速度
安卓(Android):基于Java语言编码,Java语言有个很大的缺点是其不能直接与底层操作系统通信,需要通过虚拟机充当中间转换的角色,这是每一个Java开发人员都知道的知识点,JVM也是我们Java程序员必修的一门高级课程。虽然Java语言由于虚拟机的优化,编译器的优化,热点代码等技术使得其越来越快,但是无法直接与操作系统互相通信一直影响着其性能的突破(AOT(Ahead Of Time)技术我并未研究过,只了解Java的JIT(Just-in-time))。
安卓(Android)技术架构图如下:
鸿蒙(HarmonyOS):鸿蒙的开发也可以采用Java语言,官方也推荐使用Java语言开发,但是华为针对安卓或者说Java语言的这种特性,研发了方舟编译器,通过方舟编译器编译的软件可以直接与底层操作系统通信,方舟编译器在这一层面做到了取代虚拟机。虽然没有研究过,但是推断应该是在打包的时候,通过方舟编译器转换为操作系统能够读懂的机器语言,这样就可以跳过虚拟机解释这一步骤,当然这是肯定对机器的内存要求比较高,应该也存在启动后无法继续优化等问题。
鸿蒙(HarmonyOS)系统架构图如下:
转自CSDN:李子捌